您当前位置:97616旅游网 >> 旅游景点 >> 湖南旅游景点 >> 长沙赫曦台

长沙赫曦台,长沙赫曦台在哪里,长沙赫曦台在哪个省

    就去旅游网  最近更新:2023-08-21 15:36  浏览次数:

长沙赫曦台在哪里?长沙赫曦台属于哪个省哪个市?长沙赫曦台在哪个省?

长沙赫曦台旅游,长沙赫曦台在哪里,怎么走?

赫曦台位于岳麓书院门前。明嘉靖七年知府孙存在岳麓山顶建有赫曦台。王守仁题诗:"隔江岳麓悬情久,雷雨潇湘日夜来,安得轻风扫微霭,振衣直上赫曦台"。后来逐渐荒废。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 年)山长罗典建台于书院前,其意在追念朱熹。台经多次修葺,保留至今。

长沙赫曦台简介  

赫曦台位于岳麓书院门前。明嘉靖七年知府孙存在岳麓山顶建有赫曦台。王守仁题诗:“隔江岳麓悬情久,雷雨潇湘日夜来,安得轻风扫微霭,振衣直上赫曦台”。后来逐渐荒废。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 年)山长罗典建台于书院前,其意在追念朱熹。台经多次修葺,保留至今。台的左右壁上有“福’、“寿”二字,字高丈余。其中“寿”字写得 龙飞凤舞,相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罗典“重赴鹿呜”(清代考举人,主考举行宴会称“鹿鸣宴”,六十年后,举行纪念,称重赴鹿鸣),有一远方来的道人,用竹帚蘸黄泥水写的,后由罗典另写“福’字,置于左壁。台后即古桃李坪,“五百天桃”源出于此。   

1167年(宋乾道三年),朱熹自闽来访张,讲学岳麓、城南书院,停留二月,常晨起登麓山观日出。在《云谷山记》文中说:“余名岳麓山顶曰赫曦。”张筑台,朱熹题额“赫曦台”。后废。 1528年(明嘉靖七年),知府孙存复建赫曦亭于原址,又废。1790年(清乾隆五十年),山长罗典在书院大门前坪建一台,曰前亭,又名前台。   

1821年(道光元年),山长欧阳厚均发现赫曦台原碑刻,为存朱子故迹,改前亭名赫曦台。1868年(同冶七年),巡抚刘昆重修时,台前更置石柱一对,坪铺麻石,增建围墙。 台为湖南地方戏台典型形制,前部单檐歇山与后部三间单层弓形硬山结合,青瓦顶,空花琉璃脊,弓形封火山墙,挑檐卷棚,呈凸形平面,前后开敞,可登石级而上。

长沙赫曦台地理位置  

赫曦台位于岳麓山禹王碑下偏北方向的山谷中间。 赫曦台景区位于岳麓山风景区东北部,森林覆盖率达90%,是一处难得的生态绿地。原址为岳麓山顶,朱熹称岳麓山顶为“赫曦”,后来建造了“赫曦台”,清朝时期被毁。重建于岳麓书院台前,称为“赫曦台”。

长沙赫曦台历史  

1167年(宋乾道三年),朱熹自闽来访张,讲学岳麓、城南书院,停留二月,常晨起登麓山观日出。在《云谷山记》文中说:余名岳麓山顶曰赫曦。张筑台,朱熹题额“赫曦台。后废。   

1528年(明嘉靖七年),知府孙存复建赫曦亭于原址,又废。1790年(清乾隆五十年),山长罗典在书院大门前坪建一台,曰前亭,又名前台。 1821年(道光元年),山长欧阳厚均发现赫曦台原碑刻,为存朱子故迹,改前亭名赫曦台。1868年(同治七年),巡抚刘昆重修时,台前更置石柱一对,坪铺麻石,增建围墙。

长沙赫曦台建筑特色  

赫曦台为湖南地方戏台典型形制,前部单檐歇山与后部三间单层弓形硬山结合,青瓦顶,空花琉璃脊,弓形封火山墙,挑檐卷棚,呈凸形平面,前后开敞,可登石级而上。编辑本段关于赫曦台的传说  台上左右壁上分别有福、寿’二字,各高1.3米,据传1807年(嘉庆十二年)罗典重赴鹿鸣宴时,有一道士模样之人来院,言善书能诗,士大见为道士,未予正式接见。不料道人拾一扫帚,蘸黄泥水在右墙一笔挥成一个寿字,不辞而去。字体如龙蛇盘绕,遒劲有力,传为仙迹。后力求两壁对称,罗典在左壁补书了一个福字。   

现台中置双面屏风一块,一面绘有修复后之岳席书院平面图,另一面录朱熹、张、王守仁、毛泽东之题诗。   

人们看到湘江上突然出现彩虹般的仙桥,以为是引渡凡人上升天界的。有一位道士率先踏上仙桥,但有去无回,葬身蛇腹。当时荆江二州刺使陶侃以他敏锐的观察,见天门外悬的天灯寒光逼人,疑是妖孽作怪,便一箭射去,顿时天灯熄灭,桥也无影无踪。后来派人按血迹寻找,在抱黄洞内,发现有一大蟒被射死了。从此,黎民百姓安居乐业,为了感谢陶侃为民除害,将他立足发箭的射台,称为射蟒台。

“赫曦台”说

台,在新版《辞海》中解释的第一义为:“高而平的建筑物,一般供眺望或游观之用,如了望台、亭台楼阁。”最初由人工建筑的台,除烽火台外,乃是供皇室祭拜天地神明或游观远眺之用。后来称台而最有名的,如西汉长沙王刘发因思母而登高远望的定王台,传说就是他每次派员送米到长安,再由长安取土回长沙所筑成的。杜牧的名诗《赤壁》中所写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锁二乔”的铜雀台,则是汉建安十五年曹操所筑的晚年享乐之地,死后仍遗令歌伎们定期在台上为他表演歌舞,本身就是舞台。其他如后来所称的戏台、舞台、点将台、阅兵台、观礼台、观景台以及望仙台、望乡台等等,或露天或上有盖顶,高度不拘,但都只有一层,多层的便被称为楼或阁与塔了。还有因山体的自然形态而称作台的,乃高山之顶或山上有一块较大的平地,尤其是巨石平台,如著名的山西五台山,就是因为“五峰耸立,峰顶平坦”而得名。在全国各地大小山上因此而被称作台的比比皆是,特别是寺院因山就势而建,必选较平之地,尤多以“南台寺”“东台寺”“西台寺”“天台寺”等来命名。  

朱熹(1130-1200年)是一位与长沙有密切关系的历史名人,既于宋乾道三年(1167年)自福建武夷山来长沙与张栻(1133——1180年)会讲,逗留两月有余,此前还曾任过潭州南岳庙监;又于绍熙五年(1194年)以荆湖南路转运副使(或曰安抚史)出知潭州,有旨以“长沙巨屏,得贤为重。”(《宋史·列传一百八十八》)因之,凡属他在长沙的所有行踪,皆为后世所有闻必录。《一统志》载“朱子尝改岳麓山顶曰赫曦,亦以名台”,便是今岳麓书院大门内有一座赫曦台的最初来历。  

赫曦,即乃辉煌明亮的阳光,原本并无典故。屈原《离骚》:“陟升皇之赫戏(同曦)兮,忽临睨兮旧乡。”就是说“在东方初升起的明亮的阳光里,我一下子看到了故乡”。《初学记》载晋夏侯湛《大暑赋》云:“何太阳之赫曦,乃郁陶以兴热。”更是形容这日光是火热的了。  

朱熹与张栻其时尚是盛年,两人与随从登上顶峰之后,发现有一平坦处可供小憩,时正艳阳高照,朱熹便称此处为赫曦台并两人联句以纪游踪。传说张栻因之于此建台,恐怕只是今人的一种揣想,实际或只是立了一块碑以纪之,并非建有可称之为榭的建筑物。

可列举的理由不止一条,最主要的一条是:如果由两位大理学家联手在山顶兴建有建筑形态的台,便是千秋名胜,后人的题咏和碑刻必多,历代的州、府、县志以及《岳麓志》、《一统志》和野乘等必然有详尽的记载,为何皆付阙如,现在连原址在何处都不知道?明嘉靖戍子(1528年)的长沙知府孙存也就应该将山上的台重建或重修,而不会在山下去建亭了。实际上孙存所建的亭子,当时亦并未以“赫曦台”正式命名。现在立于岳麓书院大门内的赫曦台,是清道光元年(1821年)由山长欧阳厚均改建的一座真正可供演出的戏台。毛泽东主席于1955年10月写的《和周世钊同志》诗中的“卅年重到赫曦台”亦即提此。

如果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罗典初建时算起,这座建筑已经有200余年,无论从历史意义与建筑美学的角度,皆是岳麓书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更多湖南旅游国内旅游长沙旅游长沙到张家界旅游长沙到凤凰古城旅游长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网!请继续关注与支持(97616旅游网http://www.97616.net/

http://www.97616.net/vjingdian_1185.html

长沙赫曦台在哪里?长沙赫曦台属于哪个省?长沙赫曦台在哪个省?

上一篇:宁乡花明楼
下一篇:刘少奇旧居

相关长沙赫曦台,长沙赫曦台在哪里,长沙赫曦台属于哪个省?长沙赫曦台在哪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