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97616旅游网 >> 旅游景点 >> 浙江旅游景点 >> 路仲古镇

路仲古镇,路仲古镇在哪里,路仲古镇在哪个省

    就去旅游网  最近更新:2023-12-30 10:52  浏览次数:

路仲古镇在哪里?路仲古镇属于哪个省哪个市?路仲古镇在哪个省?

路仲古镇旅游,路仲古镇在哪里,怎么走?

路仲古镇旧称亭溪,俗称路仲里,是一座典型的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史迹有德义桥、德风桥、张子相宅、朱淑真故居、管庭芬藏书楼、钱君陶祖居、黄岭梅宅、冯家厅等。路仲的道路、小桥、河流、民宅等都有较完整地保留着传统风貌,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变化,给人一种回归乡里的归属之感。江南古镇大多已成为景点,如周遍的乌镇西塘、南浔之类,而路仲虽冷清且略显破败,却恰恰为我们保留了一份历史的真实。

路仲古镇简介

路仲古镇位于海宁硖石西北约7公里、斜桥镇庆云桥北3.3公里处,北与桐乡县毗邻。小镇以德义桥为中心,北起管家浜,南至网船汇;西起墙河里,东至新街。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300米,占地面积约4.5公顷。南北走向的路仲港(又称渟溪港)将其分成东西两区域,河西区域四面环水,中又有一条东西向小河将其截开。

路仲古镇
路仲古镇

路仲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小镇环水,中间有路仲港(渟溪)南北贯穿,河边有古驳岸。许多店铺、房屋临水而筑,住家枕河而居,有的临河备有河埠。这些依水凌空而筑的水阁房,别具一色,而清冽的河水将它们衬托得更飘逸,古朴典雅的石桥,高高围墙的庭园,古树参天,散发出水乡古镇恬静的韵味。东西向的路仲直大街,西连接德义桥,石板铺筑的街道路尚存80余米,宽近2米。临街店铺相连,偶有空缺处,乃通河埠的出口。店铺低矮,尚存清末民初之格局。旧时的盐号、油坊、米行、粉坊、竹铺、药铺、豆腐坊等遗迹,依稀可见。这些店铺多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的格局,店面多敞开式,柜台沿街,店楼面通常木裙板上一排窗,前可视街景,后若临河,则可赏水景。[1]2地名由来路仲形成于三国时期,初名埭上。时

东吴名将陆逊屯兵埭上,商贸渐渐繁荣,形成气候并聚集成市。后因此地有河名渟溪,也称为渟溪镇。唐时,路仲一带闹饥荒,当地百姓几乎家家断了炊烟,无粮可食,唯有路、仲、毛三氏尚有富余粮食,三氏见此情景大发善心,开舱赈济,把家中的余粮全部都拿出来,无偿地供应给了当地百姓。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地百姓得于渡过饥荒,而路、仲、毛三氏后来竟饥饿而死。此事感动了当地百姓,为报答他们的恩德,三氏死后人们造庙祭祀,并塑神像,尊为土地,同时把地名也叫做了路仲毛。而在日后漫长的岁月里,三王庙一直是路仲百姓心中的敬仰之所。及至明清之际,小镇陆续所建造的桥当中,人们把在最显要位置上的三座桥各自命名为“德义桥”、“德风桥”、“德明桥”(德明桥已拆除造成水泥平桥),以颂扬三氏的义行功德。[2]在日后岁月的流逝中,毛氏渐渐退出了百姓之口,地名也就变成了称作路仲里。后来逐步地演化为路仲,一直沿用到今天。

路仲古镇历史沿革

路仲,旧称渟溪,俗称路仲里。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吴越时。时吴越交战,越败于吴,越国派大夫范蠡以金玉、美女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作为媾和条件。去吴途中,范蠡、西施曾在路仲短驻,故至今尚留存西至浜、西至桥等名。三国东吴大将陆逊任海昌都尉时,又曾屯兵于此地,后人称屯兵处为营里。

路仲自然镇的形成年代已无从可考。但偏僻的地理位置自然需要集市,而路仲较悠久的历史和较好的水路交通,使它从中凸现出来并影响着周边,逐渐形成为认可的自然贸易集市,这样发展而成的“小有市廛”的格局也自然而然造就了后来称之为小自然镇的路仲,并扩大形成了小有规模的街区。这种形成至迟应在明代以前发生完毕,从现存德义桥的形制、石头等可以看出多有宋元风格。进入明清,尤其是清代,路仲商业贸易频繁。

1928年路仲仍为四大镇之一。

1947年《海宁导报》公布市镇等级,路仲列属乙级镇。

后因交通不便,集市稍逊。新中国成立后,路仲归属庆云,现为斜桥镇辖区。[1]4水乡特点路仲的地理位置比较特别,它以南北走向的市河为界分成两块区域。河东区域,三面环水,且有多条小河小浜,沿市河以及小河浜原先均筑有临水水阁房。河西区域四面环水,中又有一 条小河将其拦腰截为两块,西面南面临水都为石帮岸房,朝东傍市河的都是水阁房子。因此在六十年代初期,全村尚有十多座各色小石桥横贯在各条小河上,连接着村上四通八达的交通。那时,河上小船悠悠,来往不绝,输送着各类物资供应者居民,同时亦有当地的各类土特产运往外地。水滋养了当地的百姓,水激活了当地人的灵性,水沟通了古镇与外界的联系。

路仲古镇古迹

德义桥

德义桥又名大风桥,潺潺南流的渟溪把小镇隔为东西两岸,而德义桥是渟溪东西两岸交通必经之地。这是一座三孔梁式平桥,柱石有大明永乐十二年甲午(1414年)秋建等字。清乾隆年间曾重修,嘉庆乙亥(1805年),道光甲辰(1844年)增修。据考证,此桥具有元代建设风格,桥面有卷纹饰,两侧护栏望柱为武康石。桥上有四只石狮,二公二母,神态生动的石狮子经过上百年风雨的洗礼,棱角变得圆润起来。桥西是傍水而筑的水阁房,河东是一条沿河廊棚。明代著名学者,渟溪人陆嘉淑诗曰:泛艇过渟溪,两岸人家齐,到门才咫尺,水涨板桥低。活生生描绘出当时水乡路仲的情景。

德风桥

德风桥又名小桥,此桥建于清道光二年,在西大街的尽头,逶迤的青翠之中显示出沉穆之气,是一座至今保存完整的原汁原味的古石桥。桥上四只石狮栩栩如生,桥柱两面各有楹联:一副是“西接彩虹云蒸霞蔚,东连德义璧合珠联”;另一副是个典故:“何须司马方题柱,但遇留侯便授书”。

张子相宅(明厅)

张子相宅系明代太师张从故居,故又称“明厅”,属明代建筑,路仲现保存最古老的建筑。从一扇残旧的木门进去,狭小的天井里一段石路直接通向大厅。厅中井然有序摆放着各种现代艺术画匾。屋顶天窗引进阳光,照射着这些新型画匾,让这座幽深的厅堂泛出一股历史光影。廊檐木雕,匾痕,轿厢,低低的屋檐就像厅外那两口老井(谓龙眼)静默无声。而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刻,守着泛白的木头,述说着当年太师府邸的辉煌,只是那低低的屋檐,仿佛在告诉我们:做人须谦虚隐晦,却莫趾高气昂。

张从一生名节不佳,但他的后人却惠及乡人。如1694年清康熙年间,族人张子相单枪匹马直闯县衙为地方据理力争减免了钱粮之赋。乡里民众为记其功德,在他居处河边石桥改名“惠人桥”。1714年,族人张孚观高中举人,但窥透官场无常,不愿为官,一生以书史自娱,自号“冷云居士”,建“西苑池莲”成路仲一景。清嘉庆年间,诗人张湘石又自筑“蠡园”十景(即自家庭园):狮子岭、笔架峰、老人峰、盘陀石、卓笔峰、桃花源、仙隐洞、钓鱼矶、路转峰回、曲径通幽,而与路仲名士管庭芬等寄情山水园林中。

朱淑真故居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南宋女词人,故居坐西朝东,东花厅、西花厅系朱永大院一部分。五间木屋,东西厢亦为楼,上下均有廊,用材粗壮,枋雀雕饰精美,砖墁及挡扇门尚存。门有福禄寿禧等纹样及雕饰,屋内有天井,细砖埋地,砖饰门,古色古香。如今路仲人在德风桥南侧建起幽栖亭,纪念朱淑真这位反封建礼教的叛逆女性。钱君陶祖居

钱君陶(1907-1998年),他是中国近代集装帧、金石篆刻、书画艺术于一体的名家。钱君陶出生于桐乡屠甸,祖籍海宁路仲,两处都是他的故乡。钱老生前把大量收藏物品捐赠给海宁钱君陶艺术研究馆,逝世前遗嘱安葬在海宁硖石。

钱氏一族,系吴越王钱镠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入路仲,逐渐繁衍成路仲有名大望族。 钱家世代人才辈出,有清成都知府钱保塘、书画收藏鉴定家钱镜塘、中国科学院首任植物研究所所长钱崇澍等。钱崇澍于1910年赴美国学习自然科学,学成后回国致力于植物工程,开创了用拉丁文为植物命名的先河,其弟钱崇润毕业于德国医学院,曾任浙江医科学院首任院长,浙江首任红十字会会长。钱崇澍两个儿子一个是北京市动物研究所所长钱燕文,一个是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全国小麦专家钱德杞。还有在抗战时期在钱家这所老屋里,凭一台矿石收音机收听编辑《浙西导报》的钱宛志,建国后任江苏省统计局局长。

更多湖南旅游国内旅游长沙旅游长沙到张家界旅游长沙到凤凰古城旅游长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网!请继续关注与支持(97616旅游网http://www.97616.net/

http://www.97616.net/vjingdian_3557.html

路仲古镇在哪里?路仲古镇属于哪个省?路仲古镇在哪个省?

上一篇:海宁王国维故居
下一篇:平湖市

相关路仲古镇,路仲古镇在哪里,路仲古镇属于哪个省?路仲古镇在哪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