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97616旅游网 >> 旅游景点 >> 云南旅游景点 >> 漾濞彝族自治县

漾濞彝族自治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在哪里,漾濞彝族自治县在哪个省

    就去旅游网  最近更新:2024-02-19 10:28  浏览次数:

漾濞彝族自治县在哪里?漾濞彝族自治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漾濞彝族自治县在哪个省?

漾濞彝族自治县旅游,漾濞彝族自治县在哪里,怎么走?

漾濞彝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面积1957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10万人。县政府驻苍山西镇。

漾濞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西部,大理州中部。东邻大理市、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连永平云龙二县,南交昌宁县,北连洱源县。境跨北纬25度12分~25度54分、东经99度36分~100度07分。辖区地域北宽南窄,版图略呈蘑菇形状,东西最大水平距离53千米,南北最大水平距离79千米,总面积1957平方千米。总人口10.59万人(2006年),有彝、汉、白、回、僳僳等民族。全县辖3个镇、6个乡:苍山西镇、漾江镇、平坡镇、富恒乡、太平乡、顺濞乡、瓦厂乡、龙潭乡、鸡街乡。共有1个居委会、65个行政村。县政府驻苍山西镇。

地处漾濞江上游、点苍山之西。属横断山滇西高山峡谷区,山地占总面积的98.4%。河流众多,澜沧江一级支流漾濞江斜贯北部中后沿东境南流,注入漾濞江的支流河道有百余条。年均气温15.3℃,年降水量684.3毫米(最大1374.9毫米)。矿藏有锑、铜、汞、砷、大理石等。

林果业产木材和核桃、优质梨玉香梨(秤砣梨)。有320国道、漾(濞)梅(花铺)省道和平(坡)甸(南)公路,其中平甸公路为乔扣盐矿输盐要道。彝、白等民族民间文化特色浓厚。有点苍山西坡的石门关风景旅游区。县城西南跨越漾濞江的古铁索桥云龙桥为古代“西南丝路”博南道必经之桥,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漾濞彝族自治县
漾濞彝族自治县

漾濞彝族自治县简介

漾濞彝族自治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上,有一块虽不起眼,但确很 出名的绿色宝地,她就是中国核桃之乡漾濞彝族自治县。漾濞彝族自治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泡核桃闻名全国,是“中国核桃之乡”。漾濞县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设3镇6乡65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有彝、汉、白、回等17个民族,总人口101775人。漾濞县辖3个镇、7个乡:苍山西镇、脉地镇、平坡镇、双涧乡、富恒乡、太平乡、顺濞乡、瓦厂乡、龙潭乡、鸡街乡。漾濞县地处博南古道要冲,滇缅公路蜿蜒西去,大保高速公路和320国道穿境而过,与周边县市连接的公路四通八达。县城距大理州府仅29公里,与大理火车站相距仅30公里,与大理飞机场仅相距35公里,是离州府最近的“卫星城”。漾濞是彝族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最突出、内容最丰富的地区,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传统的“火把节”,独特的“二月八”赶庙会。县人民政府驻苍山西镇。邮编:672500。代码:532922。区号:0872。拼音:Yangbi Yizu Zizhixian。

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点苍山 以西。东邻大理市、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邻永平、云龙两县,南与保山地区昌宁县隔河相望,北与洱源县山水 相依。全境居横断山系滇西纵谷区,云岭山脉南段,境跨 北纬25°12′─-25°54′,东经99°36′─-100°07′。 辖区地域北宽南窄,地势由北至南渐次降低;东西最大水 平距离53公里;南北最大水平距离79公里;最高海拔点苍 山马龙峰4122米;最低点在境内南漾濞江纳羊街河出境处 1174米, 相对高差达2948米。全县总面积1867.82平方公 里,其中98.4%是峰峦叠翠的山地,河谷平坝仅占1.6%。 从1300米海拔的河谷到2500米海拔的高自治县设十乡一镇,辖65个行政村公所,2个街道 办事处, 64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县内居住着17种民族, 彝族是历史悠久分部最广的民族,分“腊罗”、“聂苏” 两个支系。全县总人口97387人,23055户,彝族43590人, 占44.76%,其他14种民族,53797人,占55.24%。农业人 口87538人, 20069户。1998年工业总产值18761万元,粮 食总产量3940.4万公斤,财政收入2139万元,支出4677万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4元。自治县内山峦起伏。千峰竞 秀,河流纵横,百溪激荡,是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绿色宝 地 自治县由于水力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形成了独特的 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山皆林,无峰不绿,这是漾濞的 一大特点,因而被人们誉为“绿色宝地”。全县有林业用 地217.06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77.47%,现有林地面积 100.22万亩, 活立木蓄积量310.139万立方米。核桃是漾 濞经济林木的拳头产品,漾濞核桃因果大、仁白、味香、 出油率高而驰名中外,“漾濞核桃”成了大泡核桃类的专 用名词,漾濞被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授以“中国核桃之乡” 称号。全县经济林果32万亩,其中泡核桃就有21万亩,年 产量450万公斤。

雄奇秀丽的点苍山,碧波荡漾的漾濞江;绵延广褒的 层峦山,奔腾豪放的顺濞河;挺拔俊秀的白竹山,缠绵蜿 蜒的吐路河……漾濞的山山水水之间,有无限的自然风光。 明代著名学者徐霞客、杨升庵、李元阳都在漾濞大地上留 下了他们乘兴游览的足迹和由衷赞美的诗文。神奇秀丽的 自然风光,再加上勤劳的各族人民的雕琢修饰,使漾濞的 旅游资源更加风采盎然,独具特色。目前县内的自然景观 和人文景观有:石门关省级风景旅游区、双涧古茶花、百 丈崖桥、太堡七星、苍峰玉带、凤山雨霁、白蛇下山、马 尾水瀑布、苍山崖画、铁锁云龙、望江亭、下街古清真寺、 随着我县连接楚大高速公路的大漾公路开工建设,交 通等基础设施将有较大改善。

漾濞彝族自治县历史沿革

1912年设漾濞县。漾水、濞水合流为漾濞江,在县西。1985年改为漾濞彝族自治县。

2000年,漾濞彝族自治县辖1个镇、10个乡:上街镇、双涧乡、脉地乡、富恒乡、太平乡、河西乡、平坡乡、顺濞乡、龙潭乡、鸡街乡、瓦厂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0538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上街镇22123、河西乡16583、脉地乡10039、双涧乡4521、富恒乡8047、太平乡6567、平坡乡8316、顺濞乡6194、瓦厂乡5139、龙潭乡6097、鸡街乡4899、大保公路大平地指挥部虚拟乡6855。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1年,全县辖4个镇、7个乡:上街镇、河西镇、平坡镇、脉地镇、双涧乡、富恒乡、太平乡、顺濞乡、龙潭乡、瓦厂乡、鸡街乡。

2005年,漾濞县撤销上街镇和河西镇,设立苍山西镇。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漾濞彝族自治县行政区划

全县国土面积1957平方公里,设苍山西镇、漾江、平坡3镇,富恒、太平、顺濞、瓦厂、龙潭、鸡街6乡,65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

漾濞彝族自治县旅游资源

点苍山西坡是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组成部分,同时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漾濞石门关风景名胜区的主体,也是县内旅游资源的主体。景观资源为多种类型的有机组合,极富发展生态旅游的潜力。彝族“火把节”、彝族打歌、彝族服饰等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具有观光、旅游、科研等多种价值。漾濞县城一江穿城,二河对流,三山环抱,有飞凤江亭、云龙索桥、古道石板、彝族墓群、清真古刹、苍山崖画,历史文化相当厚重。

漾濞彝族自治县民俗风情

漾濞彝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远在新石器时代,漾濞就有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自汉王朝在云南置郡县起,漾濞县地先后为益州、永昌、云南各郡所属,唐初六诏称雄时为样备诏地。1912年设置漾濞县,1985年改置漾濞彝族自治县。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丰厚,文物古迹众多。作于3000多年前的漾濞苍山古崖画,是云南省境内图像最多、面积最大的一组崖画,被誉为“苍洱文化之源”,具有极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2001年,漾濞被省政府授予“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

漾濞文化灿烂,以彝族为代表的各族人民,受中原文化的长期熏陶,并与边疆各民族以及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文化广泛交流,形成了灿烂的漾濞文化。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丰厚,文物古迹众多,一大批风格独特的古建筑保存完整,载入《云南文物古迹大全》的就有云龙桥、普光寺、古清真寺等省、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项。境内有70多公里长的博南道古驿道遗址,沿途古街,至今店铺犹存。作于3000多年前的漾濞苍山古崖,是云南省境内图像最多、面积最大的一组崖画,画面生动反映了先民们狩猎、放牧、采摘、舞蹈等生活场面,具有极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漾濞还产生过大量的文学作品,明代李元阳的名篇《石门山记》至今依然脍炙人口,《徐霞客游记》对漾濞也多有记述,《荒原情侣》是大理文学史上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漾濞是彝族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最突出、内容最丰富的地区,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传统的“火把节”,独特的“二月八”赶庙会,商贾如云的“二月十九街”和“漾濞核桃产品交易会”。有热情奔放的彝族“打歌”,美丽迷人的民族服饰,独特的婚丧习俗,浓郁的民族风情。

漾濞彝族自治县景点介绍

苍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苍山西坡全部在漾濞境内。苍山西坡的美景以云、雪、瀑、石著称,有争奇斗艳的脉地大花园,雄险奇秀的石门关,奔腾激荡的漾濞江,喷珠溅玉的深壑飞瀑,变幻莫测的苍山玉带,郁郁葱葱的果木森林。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漾濞生态良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秀如春,无山不绿,无林不秀,森林覆盖率达78.80%,被誉为“绿色宝地”和“横断山脉南麓的明珠”。

脉地白王城遗址

在苍山西坡,脉地东南角。遗址坐北朝南,长170米,宽约150米,面积约25500平方米,为椭圆形城址。夯土城墙尚存,城墙高2.8至3.0米,夯土层10至20公分,内发掘出麻布纹瓦片,有洗马池、练兵场。据推断为大理国时期建筑。

古驿道

县内古驿道有四条,分别为漾关驿道、漾永驿道、漾剑驿道、漾云驿道。其中漾关驿道、漾永驿道从与下关交界的四十里桥起,西至与永平交界的顺濞河止,长70余公里。沿途有平坡、鸡邑铺、金牛、马厂、太平等古街,至今残留的数段驿道仍在通行,部分古街店铺犹存。漾剑驿道南从县城起,顺漾濞江岸往北至剑川止,长约150多公里,现今仍存数段遗道。漾云驿道从上街云龙桥往西北方向而行,经罗屯、沙堡登过十一个村到与云龙交界的大双河,直达云龙县城,长约110多公里。残留多段遗迹。

石门关福国寺遗址

福国寺位于石门关下,该寺前身原名药师寺,《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述。确切的始建年代无考。经兵燹后,相传为明末遗老徐伟父子重建,东西横列二殿,南北纵建八阁,分门庭及后院,全面积3000平方米。1931年后,培修寺宇、修佛铸钟、培植花木,规模更大。旧属鸡足山佛教会所辖,缅甸、柬埔寨行僧,西藏喇嘛曾来此参拜过。1958年起,寺院遭破坏,至1961年,毁坏殆尽。1980年后逐年修复。今已复建前殿、山门,规模宏大,香火旺盛。

两院禁约碑

碑立于马厂驿前铺村口,碑高150厘米,宽80厘米,今犹存。碑文“凡上司经过本驿蒙化府掌印佐二官不许远出迎送,违者以奔竟论黜。”马厂驿前铺是古博南道上重要驿站,该地为原蒙化院道府辖区漾濞驿前铺古道,而该段古道与永昌府辖区古道相连,故此碑为“蒙化院道府”和“永昌院道府”共同规定的禁约。凭此推断立碑时间在康熙年间或以前。

平坡“藤桥常住碑”

旧时,平坡村北路口漾江面上曾建有一座藤子桥,是西岸向阳、石坪、高发三村通往平坡的重要桥梁。西岸桥头立有一块“藤桥常住碑”。碑高120米,宽0.57米,大理石。该碑于1958年被拆除,1966年被一村民背回石坪村用作桌面。现碑石犹存,但石碑一角断落遗失,立碑年代无考。

“江流有声”石刻

该石刻原址在金牛村东南角约500米的公路下河边。在一巨石斜面上一块长1.75米,宽0.7米的长方形空间内,由右至左,横书草刻有“江流有声”四大字。字高约0.8米,宽约0.06米。该石刻为漾濞县知事王协忠于1916年书题后令石匠镌刻。现因修筑大漾路,已将石刻凿切下来,迁至南面约百余米的公路边,镶砌于另一巨石之上。

平坡“旌表节孝”石牌坊

建于清同治五年(1867)。在原平坡区政府旧址大门左侧约30米处,这是一座四方石柱的三孔牌坊,中间一孔宽2.5米,两边各宽2米。牌坊立四根大方石柱,中间两根高4米,左右两根各高3.5米。石柱边宽均为40厘米,顶端各雕有一蹲石狮子。从地面向上高2.6米的牌坊的三孔架上,都用大横石条镶嵌着一块与石条长度相等的大理石横匾,横匾的前后两面书写着文字。再往上一层,又有一块也是用石条镶嵌着的大理石横匾。上下两块横匾之间,安放着一块长80厘米,宽60厘米的大理石直匾,上面用金粉书写着“旌表节孝”四个大字。这座石牌坊是朝廷为表彰孝子杨飞熊,“允准旌表,流芳百世”而拨资建造的。石牌坊建好后,为了教育后人,由蒙化府出面,遍请滇西一带府州县官员及地方知名人士,前来平坡街参加“旌表节孝”牌坊落成典礼。在庆典会上,宣读皇帝的圣旨:“凡大小官员通过牌坊时,要下轿下马。”该石牌坊已于1958年大跃进时被拆除做石墩安放水管。

更多湖南旅游国内旅游长沙旅游长沙到张家界旅游长沙到凤凰古城旅游长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网!请继续关注与支持(97616旅游网http://www.97616.net/

http://www.97616.net/vjingdian_3940.html

漾濞彝族自治县在哪里?漾濞彝族自治县属于哪个省?漾濞彝族自治县在哪个省?

上一篇:鹤庆县
下一篇:南涧彝族自治县

相关漾濞彝族自治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在哪里,漾濞彝族自治县属于哪个省?漾濞彝族自治县在哪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