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97616旅游网 >> 旅游景点 >> 湖南旅游景点 >> 中国南方长城

中国南方长城,中国南方长城在哪里,中国南方长城在哪个省

    就去旅游网  最近更新:2023-08-20 15:35  浏览次数:

中国南方长城在哪里?中国南方长城属于哪个省哪个市?中国南方长城在哪个省?

中国南方长城旅游,中国南方长城在哪里,怎么走?

中国南方长城又称为苗疆边墙,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始筑边墙70里,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上起王会营、下至镇溪修建边墙300多里,天启三年(1622年)镇溪至喜鹊营添筑土墙60余里。苗疆边墙全长达430余里。

中国南方长城简介

中国南方长城总长200公里,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 几经续修后于清朝嘉靖年间定型, 据史料记载,在上自贵州铜仁的黄会营,亭子关,下至湘西古丈的喜鹊营,大部分在凤凰县境 贯穿而过,沿途有亭子关―阿拉营―拉毫关―镇竿城―得胜营―竿子坪长官司―乾州元帅府—喜鹊营。南方长城城墙高约三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

中国南方长城
中国南方长城

南方长城又称苗疆边墙。它是明王朝和清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南方少数民族,主要是对南方苗族镇压的产物。为了持续统治,持续镇压,想出了这筑墙屯兵,分割统治的毒计。把湘西苗疆南北隔离起来,规定了“苗不出境,汉不入峒”;禁止苗汉贸易和文化交往。这是一条由汛堡、碉楼、屯卡、哨台、炮台、关门、关厢组成的关卡,以此孤立和征服苗族。 中国南方长城作为历史见证却被世人所遗忘,如今作为世人新发现,作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并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开发下,自二零零一年“五一”始,正式向海内外旅游观光者开放!   


中国南方长城

长城一向被认为是中原地区用以抵御北方游牧部落的防线,令人意外的是,最近在南方的湖南凤凰县也发现了极少见于史端的苗疆长城。      

哺育了沈从文、黄永玉等艺术大师的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4月下旬从北京等地请来了考古专家、文化名人,对凤凰古城进行全面考证。其中有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长、长城学会副会长罗哲文。来到凤凰古城后,罗等人对绵延几百里、当地人称作“边墙”的古长城 遗迹产生了浓厚兴趣,对它进行了详尽调查考证,4月底作出了此“边墙”实是中国南方苗疆长城的鉴定结论。经

中国南方长城历史

专家证实,凤凰发现的苗疆长城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全长190公里,北起湘西古丈县的喜鹊营,南到贵州铜仁境内的黄会营,其中大部分在凤凰县境内贯穿而过,大致经过新凤凰营、阿拉营、古双营、得胜营、镇溪营、振武营。城墙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 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沿途建有800多座用于屯兵、防御用的哨台、炮台、碉卡、关门,当时沿线一般驻有4000-5000人的军队,最多时曾增到7000人左右。

明朝,湘黔边境的苗人被划为生苗和熟苗,生苗是不服从朝庭政府管辖的少数民族,他们因不堪忍受政府的苛捐杂税与民族欺压,经常揭竿而起。为了安定边境地区,镇压反抗,明朝廷拨出4万两白银, 在生苗与熟苗之间修筑起了长城。清朝统治者后来也对苗疆长城作了部分增补修建。也许由于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实力不如北方少数民族强大,苗疆长城也就没有修筑得像北方长城那样雄伟壮大,所用石块只有北方长城的1/10到1/6大小。         

明清以来,苗疆长城上的石块不断地被当地人拆去建房、垒坎。今天我们只能看到时断时续的城墙和一些保存完好的城堡。苗疆长城到底还保存了多少,目前还没有人沿线调查统计过。罗哲文称,他搞长城研究50年了,以往历史学家只是在历史文献的记载中知道中国南方也有长城,但许多人皓首穷经也没能找到它客观存在的一星半点证据。他认为,说苗疆长城是中国长城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存在任何争议,应和北方长城一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他进一步指出这仅仅是一个有关行政手续的问题。

中国的南方长城(苗疆边墙)位于湘黔边区,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全长190公里,北起湘西古丈县的喜鹊营,南到贵州铜仁境内的黄会营,其中大部分在凤凰县境内贯穿而过,大致经过新凤凰营、阿拉营、古双营、得胜营、镇溪营、振武营。城墙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 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沿途建有多座用于屯兵、防御用的哨台、炮台、碉卡、关门,当 时沿线一般驻有4000-5000人的军队,最多时曾增到7000人左右。整个修建耗银四万多两。 纵观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对于少数民族统治管理上,总是实行岐视和高压政策,使得众多的少数民族地区缺乏生存生活自由,过着缺衣少吃的苦难生活。在明朝,湘黔边境的苗人被划为生苗和熟苗,生苗是不服从朝庭ZF管辖的少数民族,据康熙《麻阳县志·镇竿总说》记载:“已归王化者,谓之熟苗,与内地汉人大同小异;生苗则僻处山洞,据险为寨,语言不通,风俗迥异。” 明代统治者对于少数民族是十分岐视的,在经济上采取封锁,在文化上采取隔离疏远,在军事上采取镇压挞伐,使得少数民族地区更加陷入贫穷落后和愚昧的境地,这就更加深了朝庭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矛盾。据《凤凰厅志》和《泸溪县志》载:苗区人口“大经草剃,存不满百”,“几经绝种”。这些记载,毫无夸张之意,真实地反映了在生苗区的战争中,苗族人口大批遭受杀害,苗民的财产,在战争中损失十分惨重的现象,构画出生苗区一幅残破凋零,蛮荒四野的景象。

因不堪忍受ZF的苛捐杂税与民族欺压,苗人经常揭竿而起。据史料记载:在明朝统治的 276年时间里,湘西一带少数民族反抗朝庭的起义和暴动发生了30多起,小型起义不算。也就是说,平均每十年或不到十年就要发生一次较大的苗民起义。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6年),在贵州铜仁地区与凤凰接界的一大片生苗居住的土地上,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苗民起义,弄得明朝统治者措手不及,多次派大兵进剿,但都无功而返。这次起义前后持续了15年时间,才勉强把暴乱平息镇压下去。但为了平息这次暴乱,明统治者不仅调动使用了数千上万兵力,同时也花费了白银数万余两,真是弄得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为安定边境地区,镇压反抗,明朝廷拨出4万两白银, 在生苗与熟苗之间修筑起了这座长城。清朝统治者后来也对苗疆长城作了部分增补修建。也许由于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实力不如北方少数民族强大,苗疆长城也就没有修筑得像北方长城那样雄伟壮大,所用石块只有北方长城的1/10到1/6大小。 明清以来,苗疆长城上的石块不断地被当地人拆去建房、垒坎。今天我们只能看到时断时续的城墙和一些保存完好的城堡。据说,在凤凰发现的南方长城遗址也只有短短的三十几米。

为阻止边墙外的生苗进入到熟苗区内进行骚扰和破坏,还在沿边墙三百八十华里的军事分界线上,建立了各种城堡、屯堡、汛堡、营盘、碉堡、哨卡、关门、关厢等军事设施 838个,形成了一道牢不可破的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军事设施里,派遣了万余兵力进行驻守。同时,还感觉兵力缺乏,并动员组织边墙沿线熟苗区的苗民和汉民,进行军事训练,参加边墙线上的巡逻防守。这些参与边墙巡逻和防守的人,平时从事劳动生产是农民,战时参加防守作战是兵士。由于有了这样严密的军事设施,又加上这样严密的军事组织和布防,真正形成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

在漫长的边墙线上,边墙就像一根黑色罪恶的弧线,深深地刻印在生苗区苗民的心上。他们痛恨明朝的统治者,仇视边墙的存在,千方百计要把它捣毁推倒。因此,在这道严密封锁的军事线上,不断地爆发生苗区苗民把边墙推倒捣毁的事件。有些抗争最激烈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白天修起的边墙,到了夜晚又被彻底推倒捣毁的现象,使得边墙不能过夜。但为了对付生苗区苗民不再捣毁边墙,统治者往往派重兵把守,在重兵的层层包围下又修起了被捣毁的边墙,可见抗争之激烈。即使这样,边墙还是逃脱不了被捣毁的厄运。在明朝崇祯年间,就因“寇乱苗叛,土墙踏为平地。”到了清朝康熙年间,“虽有边墙而倾颓已久,今不过仅存陈迹”。

有人奏请修复“边墙”,终因财力、人力不济,人心所逆,未能全面实施。沈从文先生在1931年所著的《从文自传》一文中这样写道:“试将那用粗糙而坚实巨大石头砌成的贺城(即凤凰县城)作为中心,向四方展开,围绕了边疆僻地的孤城,约有七千多座碉堡,二百左右的营汛。”“这些东西在一百八十年前,是按照一种精密的计划,各保持相当距离,在周围数百里内,平均分配下来,解决退守一隅常作‘蠢动’的边‘叛变’的。”

苗疆边墙不仅是军事封锁线,同时也是阻隔生苗区与熟苗区的一道屏障。使生苗区和熟苗区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生活世界。在熟苗区以内,先进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不断地介入传播,使生产及农耕技术得到了提高,生产物质大大地增加,人民的生活不断地得到了改善。同时也使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推动了历史文明的进程和发展;而在生苗区以内,却恰恰相反,缺乏先进的经济文化技术,原始落后的农耕生产,导致了社会的落后。人民过着缺吃少穿的贫苦生活,灾难、贫困、病痛、战乱就是生苗区社会风景的写照。生苗区的苗民世世代代背负着愚昧落后的沉重枷锁,与先进的文明社会背道而驰,越走越远。造成如此反差强烈的局面,正是边墙存在产生的恶果。

中国南方长城是一部沉重的历史,从明万历四十二年始建至今,已经迈过了近四百年的历史。在漫长痛苦的历史进程中,它的存在与消亡,并没有引起多少人对它的注意。多少年来,它静静地荒芜在湘西大山的深处。边墙的存在是一个社会历史的客观现实,不管你认可与否,它是湘西地区明清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缩影。

边墙也好,屯堡也罢,作为镇压苗民起义、破坏民族团结的一种军事设施,无疑都是带血腥味,但是客观上它又起到保障了苗地居民的安全,保持了苗民仅有的弹丸之地的安宁,保存了苗族古老文化,促进了“长城”外居民区域的繁荣,展现了苗族精湛的建筑工艺,形成“长城‘内’地方性区域自治”的作用。南方长城作为一道防线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今天它已成为一个颇富有边疆特色的旅游点而为人们所游玩。

历史上许多民族被割裂,许多时候往往都是用墙来完成的,除去现在说的中国南北长城,二战后那座著名的早已拆除的柏林墙仍让我们记忆犹新,以及现在距中国万里之遥的中东,以色列人修起一道同样的“隔离墙”,都是想把两边的人分开,仅仅凭借一堵高墙真的能做到吗?这其中的历史的轮回,其中的是是非非,也就不多赘述了。

发现  

2000年4月下旬,凤凰县委和县政府为了准备申报凤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程邀请了中国国家建设部古建筑专家赵景慧、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长、长城学会副会长罗哲文等10多人来凤凰古城进行全面考察。当时当地随行人员介绍“苗疆边墙”时,寻找了南方长城长达50年之久的罗哲文对此十分感兴趣,并爬上城墙进行具体考察研究。4月底,专家得出结论,认定该边墙即是南方长城。   

罗哲文称,他搞长城研究50年了,以往历史学家只是在历史文献的记载中知道中国南方也有长城,但许多人皓首穷经也没能找到它客观存在的一星半点证据。他认为,说苗疆长城是中国长城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存在任何争议,应和北方长城一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他进一步指出这仅仅是一个有关行政手续的问题。   

根据罗哲文教授的看法,在北方的明长城也称边墙,每一军防区的边墙有长有短。北京保卫明十三陵的“昌镇”有200余公里,与湖南“镇竿”镇(即今天的凤凰县)边墙的长度差不多。湘西长城不仅其防御体系与北方明长城一样,而且,其军事机构设置,官兵制度也都相同,因此该长城完全应该属于中国长城的一部分。

中国南方长城规模  

南长城共有1300多座用于屯兵、防御用的由汛堡、碉楼、屯卡、哨台、炮台、关门,仅凤凰县境内就有800多座。当时的驻兵一般约4000-5000人,最多时曾增到7000人左右。城墙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当地的地名也因此而大都以炮台、哨、卡、堡、碉、关、营来命名,如:亭子关、乌巢关、阿拉关、靖边关等。   也许由于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实力不如北方少数民族强大,苗疆长城也就没有修筑得像北方长城那样雄伟壮大,所用石块只有北方长城的1/10到1/6大小。 明清以来,苗疆长城上的石块不断地被当地人拆去建房、垒坎。今天我们只能看到时断时续的城墙和一些保存完好的城堡。苗疆长城到底还保存了多少,目前还没有人沿线调查统计过。根据凤凰县委宣传部干部杨志勇的回忆,他小时候的廖家桥镇就有边墙,并有东、西、南三个城门。在修建房屋、水库和渠道时就地取材,到20世纪80年代时已经拆毁得差不多了。其他地方的保护状况也是如此,因此南长城大多是残缺的。

中国南方长城特点  

城墙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 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府城垣全长3公里,高5米,宽2.8米,沿北侧砌成垛口,共有间隔一致的英垛口76个,每个垛口0.7米见方,上有2米宽可作行人道用。城墙中段有方形炮台一个,炮台西南50米为城垣最高点。海拔688米处有士兵守宿指挥堡一间,东西长9米,南北宽3米,占地27平方米。基石全为长条细凿青石垒砌,每边中部均有长方形台阶进入堡内。城墙全系正方青石细凿砌筑,凝结材料为糯米石灰砂浆。经过600多年风雨侵蚀,露出部分的石面全部呈青黑色,与城垣周围石质各异。据专家考证,砌筑城垣所用石料,全从山下采集,凿成料石,然后一块一块运上山,整个工程之浩大,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南方长城修复及宣传  

在南长城定论后,凤凰县政府和县委进行了一系列的修复和宣传活动。政府出资在永兴坪拉毫营盘段进行抢救维修,在2001年5月前共修复了1.78公里。   

为了达到宣传的目的,“南长城2003年中韩围棋邀请赛”在凤凰县举行。相关单位耗资近20万元在南长城建起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围棋盘,是标准棋盘的5051.83倍,边长31.7米,总面积1004.89平方米。常昊、曹熏铉等棋手前来下棋,近千观众现场观看,并且上百余家媒体电视直播。有业余爱好者为表尊重之意,竟然花一个多月时间徒步前来。

中国南方长城门票价格  

45元/人

中国南方长城交通提示  

从凤凰县土桥陇车站乘坐凤凰至阿拉镇的中巴车20分钟左右可以到达,车票6元。

更多湖南旅游国内旅游长沙旅游长沙到张家界旅游长沙到凤凰古城旅游长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网!请继续关注与支持(97616旅游网http://www.97616.net/

http://www.97616.net/vjingdian_1137.html

中国南方长城在哪里?中国南方长城属于哪个省?中国南方长城在哪个省?

上一篇:攸县仙境乐园
下一篇:兰溪勾蓝瑶寨

相关中国南方长城,中国南方长城在哪里,中国南方长城属于哪个省?中国南方长城在哪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