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97616旅游网 >> 旅游景点 >> 云南旅游景点 >> 大理崇圣寺三塔

大理崇圣寺三塔,大理崇圣寺三塔在哪里,大理崇圣寺三塔在哪个省

    就去旅游网  最近更新:2023-06-18 18:10  浏览次数:

大理崇圣寺三塔在哪里?大理崇圣寺三塔属于哪个省哪个市?大理崇圣寺三塔在哪个省?

大理崇圣寺三塔旅游,大理崇圣寺三塔在哪里,怎么走?

崇圣寺的三塔是云南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崇圣寺三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建筑的一组颇具规模的佛教寺庙,位于原崇圣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势。崇圣寺初建于南诏丰佑年间(公元824~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后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现寺的壮观庙宇在咸同年间已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大理崇圣寺三塔简介

大理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城北约一公里处,东对洱海,西靠苍山,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崇圣寺的壮观庙宇在咸同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又叫千寻塔。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米。雪峦万仞、镂银洒翠的点苍山峙其后,波涛万顷、横练蓄黛的洱海嵌于前。三塔鼎峙,撑天拄地;玉柱标空,雄浑壮丽,为苍洱间的胜景之一。

大理崇圣寺三塔

大理崇圣寺三塔

“胜地标三塔,浮图秘鬼工。”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二层,下层边长为33.5米,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上层边长21米,其东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黔国公沐英后裔沐世阶题的“永镇山川”四个大字,庄重雄奇,颇有气魄。照壁后有省人民政府立的《重修三塔记》。

塔身的第一层,高13.45米,是整个塔身中最高的一级。东塔门距基座平面2米,西塔门则在近6米处。塔墙厚达3.3米。第2至15层结构基本相同,大小相近。第16层为塔顶。以第二层为例,高约2米,宽约10米,上部砌出叠涩檐,凡17层砖,每层挑出0.05~0.07米不等,檐的四角上翘。塔身东西两面正中各有佛龛,内放佛像一尊,龛两侧另有亭阁式小龛各一,莲花座,庑殿式顶,中嵌梵文刻经一片。南北两面,中间有一券形窗洞,直通塔心。第三层则南北为佛龛,东西为窗洞。以上各层依次交替。塔身愈往上愈收缩。

塔顶在中国古代史上,帝王出家为僧的事并不多见。而宋代大理国22代国王中,就先后有9位到崇圣寺出家为僧,来此出家修行,更使崇圣寺颇具传奇色彩。当地的白族老人还告诉我们,这三塔寺在几年前的一个黑夜被雷电击中,中间这座最为雄伟的塔,就像是竹子一样裂成两半,但并不倒下,这座塔奇迹般地愈合了,塔身丝毫不见痕迹。这是个奇迹,据说科学家来过这里勘察,但并没有得出结论。外界人对此一无所知。

塔旁,原有规模宏大的崇圣寺。据《南诏野史》(胡本、王本)、《自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寺基方7里,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铜40590斤,建于南诏第十主丰佑,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费工70800余,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

崇圣寺及三塔建成后,寺院保存较好。元武宗时曾“降圣旨”封释觉性为住持僧,保护寺产,免征粮税。元代亦曾加以维修,使得“殿庑焕然复兴,三塔峙立,金碧交辉,巨丽与山坪(相等)”。明代,李元阳重修,亦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当时寺中有五宝:三塔、巨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至徐霞客到大理时,仍见崇圣寺前“三塔鼎立,……塔四旁皆高松参天。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相对,势极雄壮”,楼后为正殿,正殿后为“雨珠观音殿,乃立像,铸铜而成者,高三丈”(《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

据说,寺中的鸿钟,为“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造,“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万古云霄三塔影,诸天风雨一楼钟”,历来为人所乐道。雨铜观音,庄严静美,细腰跣足,造型精美,为南诏遗物。然世事沧桑,巨钟已毁于清,雨铜观音毁于十年动乱,证道歌碑与佛都匾连同寺院一起,今已无存。

在对三塔的加固维修过程中,清理出680余件,文物,这是迄今发现的最丰富、最重要的一批南诏和大理国时期的文物这些实物,为研究南诏、大理时期的历史、宗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大理崇圣寺三塔建筑风格

崇圣寺三塔塔中,南北两座小塔高度相同,都是 42.19米,各有10级,是一对八角形密檐式砖塔,八层以上为实心,八层以下为空心。外观轮廓线象锥形,属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根据相关资料推断,南北小塔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公元1108年~1172年)。现在我们看到的两座小塔已偏离了垂直线,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态,不过大家不用担心,因为它们就这样已经倾斜了四百多年。这可以说是我们大理的“斜塔” 奇观。如果仔细仰望三塔,我们不难发现,千寻塔篆级四面都有拱形龛;也就是常说的供俸神佛的小阁子。

相对的两龛内都有佛像,另外两龛则作为窗洞直通塔心。而南北小塔,每级的八方都有形形状各异的的塔形龛,各层塔身都有浮雕作为装饰。崇圣寺三塔的级数都为偶数,而其[经地方佛塔的级数一般都是奇数。这三座大塔,从修建至今,除历经上千年日晒风吹雨淋外,还经历过30多次强烈地震的严峻考验。其中,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折裂似破竹,可十天后竟奇迹般自行复合如初。

1925年的大理大地震,城乡民房倒塌达99%,可千寻塔,只震落了顶上的定宝刹。这对于没有石基础而直接修建的三塔来说的确是一个奇迹。崇圣寺以及三塔建成后直至明代,寺院一直保存完好。史料记载其规模达方圆七里,有三阁七楼九殿,房屋八百九十多间,有佛一万一千四百蹲。大理国时曾有九个国王禅位为僧,任崇圣寺住持。在佛教盛行的大理国时期,百姓不论贫富,家家户户都有佛堂;不论男女老少,都手不释数珠,因此大理国有“佛国”之称。而崇圣寺又有“佛都”之誉,古人有道是“南中梵刹之胜在苍山洱水、苍山洱水之胜在崇一寺”,而寺中的三塔,鸿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视为五大重器亦即五大宝物。

当年元代名僧念庵就题写出于崇圣寺这样一幅名联:“伟哉!具苍洱大观,到此邦才知此地;果然!是古南名胜,非斯塔莫称斯楼。”佚名题写的“成古云霄三塔影;诸天风雨一楼钟。”均绝妙地道出了崇圣寺的的名塔、名楼大观。直到明代李元阳组织重修崇圣寺时,寺中五宝还保存完好。南诏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所铸造的寺内鸿钟,徐霞客曾在《滇游日记》中这样写到:“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因而“钟震佛都”,曾成为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之一。有人题写于原钟楼的“大叩大鸣,小叩小鸣,普觉梦中之梦;一声一佛,千声千佛,遥闻天外之天”的名联佳句描述的就是这一景观,而清代周之烈题写的“楼势欲空天地我;钟声唤醒去来今。”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原寺内的雨铜观音,庄严静美,细腰赤足,造型精妙。

大理崇圣寺三塔保护状况

崇圣寺及三塔建成后寺院曾一度香火旺盛,元武宗时曾“降圣旨”封释觉性为住持僧,保护寺产,免征粮税。元代亦曾加以维修,使得“殿庑焕然复兴,三塔峙立,金碧交辉,巨丽与山埒(相等)”。明代,李元阳重修,亦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当时寺中有五宝:三塔、巨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至徐霞客到大理时,仍见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诺四旁皆高松参天。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相对,势极雄壮”,楼后为正殿,正殿后为“雨珠观音殿,乃立像,铸铜而成者,高三丈”(《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据说,寺中的鸿钟,为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造,“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万古云霄三塔影,诸天风雨一楼钟”,历来为人所乐道。雨铜观音,庄严静美,细腰跣足,造型精美,为南诏遗物。然世事沧桑,巨钟已毁于清,雨铜观音毁于十年动乱,证道歌碑与佛都匾连同寺院一起,今已无存。

历经千年沧桑和风雨剥蚀,崇圣寺毁于清咸丰年间,西三塔却巍然屹立。1925年地震,塔顶地震,塔顶震落,残破益重。建国后政府对三塔保护十分重视,1978年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维修。这次维修中在千寻塔基座中发现了南诏、大理时期的佛教文物6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写本佛经,其中有一尊金质观音像,重1135克,高24厘米,极为珍贵。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文物中最为丰富的一批,价值极高,为中外所瞩目。这些发现,揭开了古代大理这个“佛国”的一道神秘面纱。

更多湖南旅游国内旅游长沙旅游长沙到张家界旅游长沙到凤凰古城旅游长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网!请继续关注与支持(97616旅游网http://www.97616.net/

http://www.97616.net/vjingdian_360.html

大理崇圣寺三塔在哪里?大理崇圣寺三塔属于哪个省?大理崇圣寺三塔在哪个省?

上一篇:洱海
下一篇:天龙八部影视城

相关大理崇圣寺三塔,大理崇圣寺三塔在哪里,大理崇圣寺三塔属于哪个省?大理崇圣寺三塔在哪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