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97616旅游网 >> 旅游景点 >> 浙江旅游景点 >> 余杭区

余杭区,余杭区在哪里,余杭区在哪个省

    就去旅游网  最近更新:2024-01-06 11:06  浏览次数:

余杭区在哪里?余杭区属于哪个省哪个市?余杭区在哪个省?

余杭区旅游,余杭区在哪里,怎么走?

余杭,地处浙江省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 全区总面积1402平方公里,辖6个镇、14个街道,截止2012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9.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7万人,其中女性人口45.38万人;非农人口49.32万人。2001年2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余杭市,设立杭州余杭区。撤市设区后,余杭成为大都市杭州的一个新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域和区位优势凸显,古老而又年轻的余杭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堂门户,投资宝地”。“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投资者来余杭投资创业,在赢得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推动了余杭经济的发展。

余杭区简介

余杭区余杭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六七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先民就在余杭这片热土上生息劳作,使这里成为稻作文化起源地之一;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余杭大地上更是孕育出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曙光”,今天,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代表;余杭之名,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属吴、越领地,战国中期属楚;南宋时期,余杭作为京畿之地,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余杭区
余杭区

和悠久的历史一样灿烂的,是余杭辈出的人才。既有天目诸山的灵秀之气又得东南沿海浩荡之风的余杭,素称文物之邦,人文荟萃之地,古往今来英才辈出,代有其人。传说时代,大禹曾在这里降服了肆虐的水魔,留下了令后人景仰的遗迹;三国名将凌统,宋代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南宋数学家杨辉名垂青史;近代更是出现了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章炳麟(号太炎)这样的伟人。

余杭山水如画,钟灵毓秀,自然人文景观极为丰富。有“茶圣”陆羽、大诗人苏东坡、金石书画家吴昌硕等名家留下的踪迹,有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的超山、佛教圣地径山东明山森林公园、黄鹤山天都城等风景名胜,有良渚文化博物馆、杨乃武与小白菜奇案遗迹等人文景观。

余杭交通便利、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沪杭、宣杭铁路、华东地区最大的铁路乔司编组站和沪杭高速、杭宁高速、104、320国道,及相互贯通的东苕溪、京杭大运河、钱塘江,仅20分钟车程的杭州国际机场,共同构成了水公铁空一体的现代交通网络。

撤市设区后,余杭成为大都市杭州的一个新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域和区位优势凸显,古老而又年轻的余杭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堂门户,投资宝地”。“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投资者来余杭投资创业,在赢得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推动了余杭经济的发展。 80万充满激情和智慧的余杭儿女,正在为创造余杭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而披荆斩棘,沿着“融入大都市,建设新余杭”的方向,奋勇向前!

余杭区建制沿革

余杭历史源远流长。从境内吴家埠、荀山、小古城等遗迹的发掘表明,早在7000年~6000年以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四五千年前,成了良渚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曙光”。余杭之名,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彼时属吴、越领地,战国中期属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境内置钱唐(含杭州城区)、余杭两县,属会稽郡(钱唐几经变更,到民国为杭县,余杭区系由原余杭县和杭县大部地域合并而成)。

西汉时,余杭、钱唐两县仍属会稽郡,钱唐为会稽郡西部都尉治。平帝元始四年(4年),改钱唐县为泉亭县。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改余杭县为进睦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名余杭、钱唐。

三国时,余杭、钱唐均入吴国版图,属吴郡,隶扬州,钱唐县并为吴郡都尉治。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改置杭州,州治初设余杭,次年移钱唐。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杭州为余杭郡,钱唐、余杭仍为所属。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余杭郡为杭州,为避国号讳,改钱唐为钱塘。

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年),划钱塘、盐官两县地各半及富春县之两乡地置钱江县,与钱塘县同城设治。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钱江县为仁和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属两浙西路。钱塘、仁和升赤,余杭升畿。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临安府为杭州路,钱塘、仁和、余杭属之。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攻下杭州,改杭州路为杭州府。明清延之。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废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与余杭县同属钱塘道。民国16年废道制,实行省、县二级制,划杭县城区、西湖、会堡、江干、皋塘、湖墅等地,建立杭州市。

民国24年,设行政督察区。余杭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杭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民国29年,调整行政督察区,杭县、余杭均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36年,杭县改为省直属县;余杭仍属第一行政督察区,7月,改属第九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两县解放,余杭、杭县建制未变。

1958年4月,杭县被撤销,属杭州市郊区。

1960年1月建立钱塘联社(县级)。余杭县亦于1958年10月撤销,并入临安县。

1961年3月,从临安县析出原余杭县境与钱塘联社合并,4月,钱塘联社撤销,恢复县建制,定名余杭县,县治设临平镇。

1994年4月,撤销余杭县,设立余杭市。

2000年,余杭市辖23个镇、4个乡。总人口817715人,各乡镇人口: 临平镇 154394、 星桥镇 15936、乔司镇40070 、亭趾镇 17732、博陆镇15178 、五杭镇 15865、塘栖镇90818 、东塘镇 21286、 獐山镇 15714、崇贤镇38139、勾庄镇34040、良渚镇39242 、安溪镇 14235、 瓶窑镇 40940 、潘板桥镇12664、双溪镇8246、 黄湖镇 12907、鸬鸟镇11798、百丈镇10266 、余杭镇 57469 、仓前镇 32233、 闲林镇 28757 、长乐镇14135 、云会乡 20244 、五常乡 17541、彭公乡14708、 中泰乡 2315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2001年2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余杭市,设立杭州市余杭区。

浙政函[2001]145号批复同意杭州市余杭区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獐山镇、东塘镇、云会乡建制,合并设立仁和镇。仁和镇辖43村、4居,驻詹桥头村。撤销亭趾镇、博陆镇、五杭镇建制,合并设立运河镇。运河镇辖30村、3居,驻杨家墩村。撤销潘板桥镇、双溪镇、长乐镇建制,合并设立径山镇。径山镇夏5村、3居,驻桥头居民区(原潘板桥镇址)。撤销勾庄镇、安溪镇建制,与良渚镇合并。良渚镇辖68村、3居,驻荀山村(原址)。撤销五常乡建制,并入闲林镇。闲林镇辖31村、11居,驻闲林村(原址)。撤销彭公乡建制,并入瓶窑镇。瓶窑镇辖35村、8居,驻新窑居民区(原址)。仓前镇金星村划归余杭镇。仓前镇辖25村、1居,余杭镇辖31村、11居。撤销临平镇、星桥镇建制,改由余杭区政府直辖并设立若干办事处。调整后,杭州市余杭区辖乔司镇、运河镇、塘栖镇、崇贤镇、仁和镇、良渚镇、闲林镇、余杭镇、仓前镇、径山镇、瓶窑镇、黄湖镇、鸬鸟镇、百丈镇14个镇、中泰乡1个乡和若干街道办事处。

2001年8月7日,杭政发[2001]169号批复:设立余杭区临平街道办事处,管理原临平镇中、西部12居、15村,驻星火居民区。设立余杭区南苑街道办事处,管理原临平镇南部7居、16村,驻新丰村。设立余杭区东湖街道办事处,管理原临平镇东部9居、9村,驻罗庄居民区(原临平镇址)。设立余杭区星桥街道办事处,管理原星桥镇1居、10村,驻星桥居民区(原星桥镇址)。

2001年村(居)调整情况:东湖街道撤销北大街、东大街、庙东、碧天、庙前、天都、罗庄、梅堰、阮船埭、陆家埭居民区,新建桂芳桥、庙东、庙前、罗庄、梅堰社区;临平街道撤销工农新村、水车埠头、新大地、西大街、杨家桥、邱山、景星观、星火街、荷花塘、会龙桥居民区,新建工农新村、西大街、邱山、星火、荷花塘社区,撤销东安行政村,新建东安居民区;南苑街道撤销保障桥、河南埭、东湖、东安、南大街、新城、东海居民区,新建保障桥、河南埭、东安、新城社区;星桥街道撤销星桥居民区,新建星都社区。

2001年,余杭区辖4个街道、14个镇、1个乡,15个社区、61个居民区、505个行政村。

2003年底,余杭区辖4个街道、14个镇、1个乡,55个社区、262个行政村。

浙政函[2001]145号批复同意杭州市余杭区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一、撤销獐山镇、东塘镇、云会乡建制,合并设立仁和镇。仁和镇辖43个行政村、4个居民区,镇政府驻詹桥头村。二、撤销亭趾镇、博陆镇、五杭镇建制,合并设立运河镇。运河镇辖30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镇政府驻杨家墩村。三、撤销潘板桥镇、双溪镇、长乐镇建制,合并设立径山镇。径山镇辖35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镇政府驻桥头居民区(原潘板桥镇政府驻地)。四、撤销良渚镇、勾庄镇、安溪镇,合并设立新的良渚镇。新的良渚镇辖68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镇政府驻荀山村(原良渚镇政府驻地)。五、撤销五常乡建制,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闲林镇。调整后,闲林镇辖31个行政村、11个居民区,镇政府驻地不变(闲林村)。六、撤销彭公乡建制,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瓶窑镇。调整后,瓶窑镇辖35个行政村、8个居民区,镇政府驻地不变(新窑居民区)。七、仓前镇金星村划归余杭镇。调整后,仓前镇辖25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余杭镇辖31个行政村、11个居民区。八、撤销临平镇、星桥镇建制,其行政区域由余杭区政府直辖。

2011年6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余杭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杭政函〔2011〕90号

余杭区政府《关于要求调整部分镇乡行政区划的请示》(余政发〔2011〕74号)收悉。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余杭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2011〕239号)同意撤销运河镇、乔司镇、崇贤镇、余杭镇、闲林镇、仓前镇、良渚镇、仁和镇、中泰乡等9个镇乡建制,其行政区域改由余杭区政府直辖。在此行政区域分别设立运河、乔司、崇贤、余杭、闲林、仓前、良渚、仁和、中泰等9个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管理范围和驻地均不变。行政区划调整后,余杭区辖6个镇、14个街道。 2011年8月17日余杭区正式调整行政区划,设立9个新街道办事处。

余杭区位置

杭州市余杭区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南濒钱塘江,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0°09′~30°34′、东经119°40′~120°23′,东西长约63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总面积约1228.23平方公里。余杭区从东、北、西三面成弧形拱卫杭州中心城区,东面与海宁市接壤,东北与桐乡市交界,北面与德清县毗连,西北与安吉县相交,西面与临安市为邻,西南与富阳市相接。

余杭区行政区划

余杭区现辖塘栖、径山、瓶窑、黄湖、鸬鸟、百丈6个镇和临平·东湖、南苑、星桥、五常、乔司、运河、崇贤、仁和、良渚、闲林、余杭、仓前、中泰14个街道。区政府驻临平·东湖街道。根据杭州市总体规划,临平副城由临平·东湖街道、南苑街道、星桥街道、余杭经济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运河街道、乔司街道、塘栖镇、崇贤镇组成,副城面积283.66平方公里。另有余杭、良渚、瓶窑3个组团式城镇(街道)。2009年末,余杭区共有建制村189个,社区132个;全区户籍人口84.84万人,其中非农人口41.90万人。

区政府驻地:临平街道西大街33号

截至2011年8月28日,余杭区辖14个街道、6个镇:临平街道、南苑街道、东湖街道、星桥街道、乔司街道、崇贤街道、余杭街道、闲林街道、仓前街道、良渚街道、仁和街道、运河街道、中泰街道;塘栖镇、瓶窑镇、鸬鸟镇、黄湖镇、百丈镇、径山镇。

余杭区地质

余杭区的地层跨越钱塘江和浙北杭嘉湖平原两个地层分区,属扬子江南过渡区地层特征,以第四系分布面积最广、成因类型多,约占全区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区域构造位置位于萧山—球川北东向断裂的北西侧,属扬子准地台一级构造单元的二级钱塘江台坳的北东端,基底由前震旦系地层构成,岩石变质不深,上覆地台型盖层。三级构造单元大部归缩于余杭—嘉兴台陷。区域构造线呈北东走向。宏观构造特征大体可分为西部山地丘陵区(天目山相对隆起区)和东部平原区(中、新生代平湖凹陷区)。余杭西部山地丘陵河谷区,形成于1.3亿年前,长期基本稳定。东部水网平原、滩涂平原几经沧桑,从公元前5世纪起,随文明进步而逐渐开拓而形成。

余杭区地貌

余杭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和浙西丘陵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大致以东苕溪一带为界,西北为山地丘陵区,属天目山余脉,海拔500米以上山峰大都在此。东部为堆积平原,地势低平,塘漾棋布,是著名的杭嘉湖水网平原,海拔仅2~3米。东南部为滩涂平原,其间孤丘兀立,地势又略转高亢,海拔为5~7米。地貌分山地、丘陵、平原、滩涂4个类型,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谷地、河谷平原、水网平原、滩涂平原、钱塘江水域等9个单元。其中平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1.48%。

1、山地:区境西北与西南部属天目山脉东麓和千里岗山脉之余脉。山体顺南、中、北3条苕溪谷地两侧,呈马蹄形展布。山地面积约0.6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鸬鸟、百丈、黄湖、长乐等乡镇。由火山岩、侵入岩、砂页岩组合,呈支叉状曲折延伸。山岭走向呈西北——东南向。山间有缓坡地,土层深厚,自然植被为毛竹、小竹、松、杉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窑头山(1095米)、红桃山(1029米)。海拔500~1000米的山峰有鸬鸟山(870米)、峰高岭(708米)、王位山(726米)、红山顶(640米)、径山(616米)等13座。

2、丘陵:境内丘陵与山地紧密相连,难以明确区分。山体展布同山地一样,集中分布境内西南、西北两翼。面积4.72万公顷。高丘山体多呈支叉状及等轴状分布,山坡以齐斜坡居多,坡面有20~30厘米岩屑坡积物覆盖,土壤属黄壤类型,地带性植被常见的是竹林 和针叶林。如上大山(493米)、棋盘岭(482米)、马头山(353米)、万丈山(359米)。低丘,多数山脊线不明显,山顶圆滑,沟谷常呈枝叉状分布。谷底浅宽,有较厚的冲积坡堆积,坡麓有较厚碎屑物覆盖,土壤属黄壤类型,农林皆宜。如天平山(295米)、高弓山(197米)、长岭山(288米)、泰山(355米)。孤丘零星分布在苕溪南面的平原上,系钱塘江和外海朝流所携泥沙,在全新世堆积而成陆中形成。如大雄山(177.8米)、皋亭山(361米)、临平山(217米)、超山(265米)。

3、平原:境内平原属杭嘉湖平原,面积为8.62万公顷。根据成因可分为水网平原、滩涂平原和河谷平原3类。水网平原由全新世晚期河流湖泊堆积而成。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流域。地形平坦,微地形起伏,地势东西两翼略高,中间呈低洼的浅碟形,海拔2.5米~4.5米。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位高,地面和土体排水不良,易渍水成涝,又受城镇工业和生活废气、废水、废渣污染较严重。成土母质为河、湖、古海相沉积物,土层深厚,土壤以青紫泥田为主的水稻土和以堆叠土为主的旱地土,质地松粘程度与耕性好坏相差悬殊。

河谷平原因苕溪自山地下注平原,其夹带物发生淤积而成。主要分布在南、中、北3条苕溪谷口至东苕溪一带。地势稍高而微倾,比较平坦,海拔3.5米~5米。北接低山丘陵,南连水网平原,三者呈渐变过渡。成土母质以新老河流冲积物为主。水资源丰富,但调蓄能力差。土壤为泥质田为主的水稻土和以沙泥土为主的旱地土,质地较匀细,夹有粗砂砾石,耕性较好。由于这里正处苕溪由陡转缓地段,洪水经常泛滥。

滩涂平原,分布于星桥镇周扬村至亭趾一线以南,是在海积作用为主,冲积、湖积作用为辅条件下形成的。地势略高亢平坦,临平以南,地面高度可达4.5米~7.5米。成土母质多为海湖相沉积和新浅海沉积物,土层深厚。土壤以小粉土和黄松土为主,质地松软耕作条件好。为境内重要经济作物区。地面缺少湖泊,土壤含盐较高,干旱时有盐害。

余杭区气候

余杭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6.2℃,年平均雨量1150毫米至1550毫米。因境内地形不同,小气候差异明显,春、冬、夏季风交替,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春雨连绵,风向多变,天气变化较大。常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雨量相对集中,梅雨结束即进入盛夏,受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热、温度高、日照强、蒸发大,易有伏夏。秋季,秋高气爽,天气比较稳定。冬季,盛吹西北风,寒冷、干燥,如遇北方强冷空气,就出现寒潮。气候特征为气温适中,适宜双、三熟制。雨热同季,有利于叶茎类作物和瓜果生产。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适宜栽培种植南北多种作物,具有发展粮食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的气候优势。

余杭区自然资源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全区共有土地12.26万公顷(183.97万亩),其中耕地4.53万公顷,占36.95%;林地3.8万公顷,占31%;水域面积1.25万公顷,占10.2%。境内已探明的矿物有22种,其中膨润土、白云岩等大型矿床3处,钼铁矿、石英、凝灰岩等中型矿床8处。另有磁铁、锰、铜、锡、萤石、重晶石、天然气等矿藏。

境内多种地貌类型分布,加之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调节,为各种植物生长和动物孽生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森林覆盖率为24.5%,人均森林面积0.04公顷。较高的森林覆盖率,良好的植被,维系着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自然植被有长绿阔叶林、长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灌草等6个类型。野生植物主要有:竹类为毛竹、早竹、苦竹、浙江刚竹、浙江淡竹等竹林;树类有495种,分属77科,其中受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水杉,二级保护的有银杏、华东黄杉、水松、鹅掌楸、杜仲、夏腊梅、金钱松、福建柏。野生中草药80余种,人工栽培的20余种。人工栽培的作物中,粮油、经济作物超过100种,蔬菜有30类、120种左右。野生动物主要有杜鹃、黄鹂、画眉等32种鸟类,华南兔、豹猫、野猪等23种哺乳类,蝮蛇、大鲵、龟、石蛙、蟾蜍等两栖、爬行类27种,泥鳅、黄鳝、条光唇鱼等鱼虾类23种,昆虫855种。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灵猫、大鲵、穿山甲和鹗等,属省级保护的有蕲蛇、大杜鹃、鼬獾等。

境内河流纵横、湖荡密布,受山脉走向制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河流具有流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的特点。水资源的丰富对航行、灌溉、淡水鱼养殖、发电、生产生活用水乃至旅游都十分有利。在东苕溪下游和运河两岸,分布众多被称为荡、漾、潭的水域,其中较大的有三白潭、官塘漾等。据测量,在正常年景,地下水总量为1.57亿立方米。

余杭区名胜古迹

良渚文化遗址

在余杭区良渚镇一带。发现于1936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的地方。出土的石器有斧、锛、镰、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制精致;特别是石犁的使用,说明当时早已进入犁耕阶段。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灰胎磨光黑皮陶最具特色,采用轮制,器形规则,圈足器居多,用镂孔、竹节纹、弦纹装饰,也有彩绘。玉器发现很多,有璧、琮、璜、坠、环、珠等,大部分出土于墓葬中。与良渚遗址同类型的遗址,在长江下游的苏南,直至钱塘江以北的平原地区,分布较广,考古学界统称为“良渚文化”。其年代约5300年至4200年之前,先后延续达千年之久。

反山墓地

在余杭区长命乡雉山村,紧临大观山果园。反山为东西长90米、南北宽30米、高出地面4米的土墩。1986年发掘出10余座良渚时期墓葬。隋葬品有1232件(组),绝大部分为玉器。玉器精美,显示出极精湛的技艺。其主题纹样“神人兽面纹”是“良渚文化”部族崇拜的“神徽”,特别是出自M12的琮王,重达6.5公斤,其上有用浅浮雕和阴纹刻由神人和神兽面纹复合而成的八幅“神徽”。

径山

在余杭区长乐镇。因山有东西二径通天目而名。有7峰,以凌霄峰最秀,海拔616米。山巅有径山寺,创建于唐,南宋时梵宇规模宏大,香火鼎盛,为禅宗五山之首。后寺毁坏,仅存明初所建钟楼,楼内悬重约10吨的明永乐大铜钟一口,又有宋铁佛等,1989年楼遭焚毁,同年重修。山上又立宋孝宗御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大碑一通,周围尚有不少摩崖题记。径山与日本佛教关系密切,为日本临济宗之源,其“茶宴”仪式被日僧传播到日本后,逐渐演迹成日本“茶道”。

大涤山

在余杭区余杭镇西南。是中国道教的第三十四洞天。山有4峰,中有大涤等洞。其中大涤洞上下平划如削,洞壁泽涧如黑玉,洞深百余步。入内有响石2块,叩击发声如钟鼓。

安乐塔

在余杭区余杭镇东南塔山顶。始建于五代吴越时期,现塔重建于明代。1985年重新修葺。塔系砖木混合结构形式,六面七层,高约35米。

塘栖古镇

在余杭区。因隋开凿运河,四方民工集居于此,而名塘栖(栖为居之意)。镇紧傍大运河,又地处余杭、德清、桐乡三县市交界,河港成网,水上交通发达,自古就是商业繁华,文化发达,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集镇。石塘尚存200多米长的古街,镇西通济长桥历500年仍雄跨于古运河之上。

广济长桥

在余杭区塘栖镇,南北向横跨在大运河之上。又称通济桥。始建于唐代,明弘治七年(1494年)重建,清康熙年间(1662-1722)修葺。长约90米,七孔石拱桥,其中中孔净跨16.35米。广济长桥是多孔薄墩薄拱桥的典型实物。但结构轻巧,造型美观。

超山

在余杭区临平西北10公里,距杭州市40公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60米,为临平与塘栖之间最高的一座山,故名超山。超山梅花已有1000多年栽培史。品种以果梅为主,观赏梅也久有盛名,其中最古老的梅花有二、一曰唐梅,一曰宋梅。超山景区有:大明堂、宋梅亭、疏影亭、翠筠亭、松风亭、含光亭等园林建筑。此外,还有近代著名金石书画家吴昌硕墓。吴昌硕生前酷爱梅花,1927年去世,埋骨超山大明堂前香雪坞中。

吴昌硕墓

在余杭区超山大明堂前香雪坞中。吴昌硕(1844-1927),其诗书画篆刻堪称一绝。留有“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卖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之忆梅绝句。1927年逝世。后其子东迈及门生好友,将其遗骸移葬于此。

沈括墓

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安溪下溪湾太平山南麓,东为金龙山,西为凤凰山。沈括(1033—1097),别字存中,钱塘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沈括的一生在政治和科学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他著作甚多,其中《梦溪笔谈》一书,已成为古代的学术宝库。沈括殁后归葬钱塘安溪太平山。沈括墓,早年遭受破坏。据明万历《钱塘县志》、民间口碑和外地学术界提供线索,终于1983年在安溪太平山南麓找到墓穴、翁仲。在墓砖堆积层下,采集到北宋青瓷划花碗残片及宋代“元丰、元佑”等年号古钱币数枚,正与墓葬时代、地点吻合。1986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沈括墓修复2008年竣工。重修后的沈括墓对于树立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和促进中外的科技文化交流都将有着深远的意义。

更多湖南旅游国内旅游长沙旅游长沙到张家界旅游长沙到凤凰古城旅游长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网!请继续关注与支持(97616旅游网http://www.97616.net/

http://www.97616.net/vjingdian_3628.html

余杭区在哪里?余杭区属于哪个省?余杭区在哪个省?

上一篇:桐庐纪龙山
下一篇:良渚文化遗址

相关余杭区,余杭区在哪里,余杭区属于哪个省?余杭区在哪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