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97616旅游网 >> 旅游景点 >> 陕西旅游景点 >> 昭陵博物馆

昭陵博物馆,昭陵博物馆在哪里,昭陵博物馆在哪个省

    就去旅游网  最近更新:2023-11-20 12:11  浏览次数:

昭陵博物馆在哪里?昭陵博物馆属于哪个省哪个市?昭陵博物馆在哪个省?

昭陵博物馆旅游,昭陵博物馆在哪里,怎么走?

昭陵是唐代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陵墓。昭陵博物馆内,除李勃墓外,包括两个碑石陈列室和出土文物、雕刻绘画展厅。除展出近年来发掘出土的十多座陪葬墓中文物外,主要陈列昭陵范围出土的各式唐代碎石与墓志铭。因为这些碎石独有的巨大书法艺术价值,这座博物馆又被人称为“昭陵碑林”。

昭陵博物馆
昭陵博物馆

昭陵博物馆简介

唐太宗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西距西安市70公里,咸阳市30公里,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 昭陵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昭陵博物馆主要文物

该馆馆藏文物4500多件,是研究初唐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郑仁泰、张士贵等墓出土的彩绘釉陶俑,是唐三彩的前身。李贞、安元寿等墓出土的唐三彩,雄浑斑烂,雍容华贵。李勣墓出土的“三梁进德冠”,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的一顶进德冠。诸多陪葬墓出土的神态各异的胡俑和骆驼俑,反映了初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盛况,体现着初唐时期中国各民族的大融合。 该馆现存唐墓壁画500平方米。李勣墓的《歌舞图》,是研究唐代舞蹈的极为珍贵的资料。 “昭陵碑林”集中了昭陵陪葬墓前现存的40多通墓碑和已发掘墓葬的十几合志石。其中有欧阳询的《温彦博碑》、褚遂良的《房玄龄碑》、唐高宗李治御制御书的《李勣碑》、王知敬的《李靖碑》、王行满的《周护碑》、殷仲容的《马周碑》、畅正的《程知节碑》,另有孔颖达碑座的刻字,尉迟敬德墓志盖的“飞白书”都是稀世珍品。 昭陵是唐代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陵墓。

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的20通墓碑,包括欧阳询所书的温彦博碑,褚遂良所书的房玄龄碑,王知敬所书的李靖碑和尉迟敬德碑,赵模所书的高士廉碑,殷仲容所书的马周碑,高正君所书的杜君绰碑等。初唐盛行楷书,最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和薛稷号称“初唐四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他们的典范佳作。 第二陈列室这里陈列的是近40多年来发现或重新出土的碑石和墓志铭。王行满所书的周护碑,古朴遒劲;李玄植所书的李孟常碑,工整挺拔;还有一些无名氏所书的碑石,如吴广碑,谨严敦厚;豆卢钦望碑,洒脱流畅。婉秀绰约的姜超碑原先只有半截,1974年昭陵博物馆发掘出碑的另半截,使之合为全壁,一时传为佳话。唐俭碑、唐嘉会碑则代表了盛唐书法的风格,从这些碑石上可以看出唐代书法从瘦硬向厚发展的过程。

昭陵出土的墓志是第一流精品,志石巨大,雕镂华丽,书法精美,字迹清晰,其中,最值得欣赏的是尉迟敬德墓志。它石色晶莹,雕刻细腻,120厘米见方,是目前所见过的最大型的墓志。墓志盖上题刻的是“飞白书”,这种书法,笔画中丝丝露白,像用枯笔写成的一样,雄劲刚健,是至今发现的唐墓地中绝无仅有的一件。 出土文物与绘画展厅近几十年来,昭陵陆续发掘了十几座陪葬墓。虽然它们早年曾被盗掘,但仍然从中出土了大量文物,包括壁画、镇墓兽、金银器、铜镜、陶俑等。 三梁进德冠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唐冠,它与一柄宝剑均出土于李墓,估计是唐中宗为其平反昭雪后重新埋入的。

出土文物中数量最多的是陶俑。这是一批最早的唐俑,人物形象逼真,造型姿态多样,色彩明快鲜艳。这种彩绘釉陶俑的制作工艺也很独特。它以瓷土作胎,焙烧成型后,施以铅釉,然后再烧制而成。它们绝大多数要经过敷彩和描绘,所以叫彩绘釉陶俑。有的并贴有金箔,叫彩绘贴金釉陶俑。这种陶俑继承和发展了汉魏以来彩绘陶器的制作工艺,并改进为加彩以后再用火烧,使彩绘不易脱落,所以成为唐三彩的前身。这种彩绘釉陶俑只流行于初唐,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因而更值得珍视。 昭陵博物馆内还保存一块线刻唐太宗像碑。从图像看,这位皇帝身材魁梧,虎背熊腰,眉目清秀,含威不露,李世民一把卷曲的络腮胡子,眼眶深陷,鼻梁较高,皮肤白皙,相貌类似“胡人”。他的祖母独孤氏是匈奴人,生母窦氏是鲜卑人,他是民族融合的产儿,在他身上出现这种遗传特征倒是极有可能的。

昭陵博物馆历史

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艺家、美术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精心设计的。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座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时期“潜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的。长安由宫城、皇城和外廓城组成。宫城居全城的北部中央,是皇帝起居的地方,皇城在宫城之南,为百官衙署(即政治机构),外廓城从东南北三方拱卫着皇城和宫城,是居民区。昭陵的陵寝居于陵园的最北部,相当于长安的宫城,可比拟皇宫内宫。在地下是玄宫,在地面上围绕山顶堆成建为方型小城,城四周有四垣,四面各有一门。据史书记载,昭陵玄宫建筑在山腰南麓,穿凿而成。初建时驾设栈道,栈道长400米,即230步,文德皇后先葬于玄宫,而栈道并未拆除,就在栈道旁之上建造房舍,供宫人居住,象对待活人一样对待皇后,待太宗葬毕,方拆除栈道,使陵与外界隔绝。玄宫深75丈,石门五道,中间为正寝,是停放棺椁的地方,东西两厢排列着石床。床上放着许多石函,里面装着殉葬品。

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用三干块大石砌成,每块石头有二吨重,石与石之间相互铆住。据《旧五代史.温韬传》载,“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陵墓的外面又建造了华丽的宫殿,苍松翠柏,巨槐长杨。杜甫在《重经昭陵》诗中说:“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在主峰地宫山之南面,是内城正门朱雀门,朱雀门之内有献殿,是朝拜祭献用的地方,与门阙距离很近,整个遗址约10米见方,加门阙南面约20米见方的场地,仍然是一个狭小的遗址。在这里曾出土残鸱尾一件,经复原后高1.5米,宽0.6米,长11米,以此件的高度来推想,献殿的屋脊,其高应在10米以上,应该是重檐九间,才能合于比例。门阙之间约5米,恰在献殿正中。由此可推想这座殿堂是多么高大;所有这样的殿宇楼阁构成的建筑整体,又是多么宏伟。献殿南面过20米的场地,是横向的一条深沟,可证这里不可能有别的石刻,也不可能再有别的建筑物。九嵕山属石灰岩质,长期遭受高空风雨的剥蚀,山洪冲刷,不仅山陵建筑无存,就连原有的山势形体亦改变了不少。但仍可略辨当年陵寝构造遗留之痕迹:山势外形逞马鞍形(当地俗称笔架山),南面山体两侧岩层伸出,呈簸箕形状;山腰残存有窑洞、窟窿等痕迹,可能与当年栈道建筑有关。根据文献记载,昭陵建筑时,在南面山腰凿深75丈为地宫,墓道前后有石门5重;墓室内设东西两厢,列置许多石函,内装随葬品。五代军阀温韬盗掘昭陵记载有“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这都可想象这个“山下宫殿”内部寝殿层层窍深和宏丽的情景。

当时地宫外面还有许多木构建筑,建有房舍和游殿等。由于地宫前面四周山势陡峭凸凹不平,往来不便,又“缘山傍岩架梁为栈道,悬绝百仍,绕山二百三十步,始达元宫门”。用栈道连结上下左右,通达地宫的道路。但山上栈道建筑又不能垂直上下,必须左右回绕旋转,这从杜甫所写的《重经昭陵》“陵寝盘空曲”诗句中得到证明。虽然前人的这些记载未必绝对可靠,但从中却可看出其规模的富丽堂皇和工程繁难的程度。昭陵四周当时建筑,根据宋敏求《长安志图》记载:“以九嵕山山峰下的寝宫为中心点,四周回绕墙垣,四隅建立楼阁,北为玄武门,南为朱雀门,周围12里”。

在主峰地宫山之北面,是内城的北门玄武门,设置有祭坛,紧依九嵕山北麓,南高北低,以五层台阶地组成,愈往北伸张愈宽,平而略呈梯形,在南三台地上有寝殿,东西庑房,阙楼及门庭,中间龙尾道通寝殿,是昭陵特有的建筑群。在司马门内列置了十四国君长的石刻像:突厥的颉利、 突利二可汗,阿史那社尔、李思摩、吐蕃松赞干布,高昌、焉耆、于阗诸王,薛延陀、吐谷浑的首领,新罗王金德真,林邑王范头黎,婆罗门帝那优帝阿那顺等。这些石像刻立于高宗初年,反映了贞观时期国内各民族大团结、唐对西域的开拓以及与邻邦关系的盛况。这些石像在早年已遭破坏,今可见者有七个题名像座,几躯残体和几件残头像块。前人曾说这些石像,“高逾常形,皆深眼大鼻,弓刀杂佩,壮哉,异观矣!”从发现的残体来看,石像高不过六尺,连座约9尺许,并未超过常形,头像残块可以看出确有深眼高鼻者,有满头卷发者,有辫发缠于头者,有头发中间分缝向后梳拢者,有戴兜鍪者,但未见有弓刀杂佩者。服装有翻领和偏襟两种,其余则不能确知。仅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这些石刻像也应属于写实之作。

在祭坛东西两庑房内置有6匹石刻骏马浮雕像,驰名中外,曾有诗云:“秦王铁骑取天下,六骏功高画亦优。”这是李世民自己选定的题材。他在隋亡以后,为统一割据的局面,巩固唐王朝新建的政权,南征北战,驰骋疆场,他骑过的六匹马,联系他的战叻。据说当时担任营山陵使、工部尚书、著名工艺家、美术家阎立德起图样,由筑陵石工中的高手雕镌而成的。这六具石雕骏马是在平面上起图样,雕刻人马形状的半面及细部,并使高肉突起,称之浮雕,也叫“高肉雕”。每边三具,皆背靠后檐墙而立。据记载,原石在每块上角有欧阳询书太宗自撰的马赞诗,随后另有殷仲容隶书刻于座上,这些今俱不可见,原诗收入《全唐文》中。六骏的名为“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马呙”、“白蹄乌”。现存西安市博物馆,其中“飒露紫”、“拳毛马呙”二骏,于1914年被盗运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昭陵六骏刻于贞观十年,各高2.5米,横宽3米,皆为青石浮雕,姿态神情各异,线条简洁有力,威武雄壮,造型栩栩如生,显示了我国唐代雕刻艺术的成就。在“飒露紫”中表现了唐太宗在与王世充作战时为流矢所中,丘行恭进前为他拔箭那种亲切形象。昭陵的这些石刻在品类、造型及题材上,既不取生前仪卫之形,也不用祥瑞、辟邪之意,独具一格,所有石刻都是写实,富有政治意义的不同凡响之作。

昭陵的寝宫,是供奉墓主饮食起居的地方,起初建筑在陵墓旁边的山上,后因供水困难,移到山下,称“陵下宫”,在山陵的西南脚下,与南面的朱雀门大致在一条线上,后因山火焚毁,就移于封内的西南方的瑶台寺,距陵18里。据瑶台寺遗址出土的题刻残石看,晚唐时期与建陵同祭于此。这里是守陵宫女住宿之处,不但是皇帝谒陵、公卿巡陵必到之处,也是春秋祭、朔望祭、节日祭、日进食、朝夕祭之处,不是宫人供养如常制之处。

今昭陵下宫遗址未作清理,其规模不可知。昭陵还分布有功臣贵戚等陪葬墓167座, 已知墓主姓名的有57座,形成一个庞大的陵园。这是援引汉代的制度,唐代从献陵开始。起初只限于赐葬,随后允许申请陪葬,渐次扩到子孙亦可从葬陪陵。据昭陵有碑及出土墓志记载:陪葬者或享受国葬,丧葬所需概由官府;或官为立碑;或赠米粟布帛;或赐衣物;或给羽葆鼓吹等。还有预赐茔地,以便生前就修造坟墓。也有为纪念战功而起冢者,如李靖墓起冢象阴山、积石山;李绩(徐懋功)墓起冢象阴山、铁山、乌德犍山(即郁都斤山);阿史那社尔墓起冢象葱山;李思摩起冢象白道山等。再还有皇帝亲为撰书碑文者:如魏征碑为唐太宗撰书;李勋碑为高宗撰书,更足以说明他们所受的宠荣。陪葬墓的石刻也极为精美,温颜博墓前的石人,魏征墓碑首的蟠桃花饰、尉迟敬德墓志十二生肖图案和石椁的仕女线刻图等,皆为当时艺术精品。从墓内还发现大量的精致的工艺品,例如李绩墓中出土的“三梁进德冠”,花饰俊美,据说唐太宗亲自设计了三顶,赐予最有功之臣,李勋得了一顶。众多陪葬墓衬托了陵园的宏伟气势,加之各墓之前又多有石人、石羊、石虎、石望柱、石碑之属,更能点缀陵园繁华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唐太宗时君臣之间‘义深舟楫”的关系。有“荣辱与共,生死不忘”之意。唐太宗能与功臣“相依为命”,既不滥杀功臣,且妥善安置,使能保持晚节,死后还能安葬在一起,这种做法在帝王中实属罕见。

昭陵地面建筑虽被毁坏了,又屡遭战乱的破坏,但陵园遍布着丰富的古迹和文物,还藏有大量的古代美术工艺品及其他文物,有待发现。昭陵博物馆里展示了许多墓碑和墓志,保存了大量的有关唐代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史料,为我们展示了初唐书法艺术的高度水平。

更多湖南旅游国内旅游长沙旅游长沙到张家界旅游长沙到凤凰古城旅游长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网!请继续关注与支持(97616旅游网http://www.97616.net/

http://www.97616.net/vjingdian_4635.html

昭陵博物馆在哪里?昭陵博物馆属于哪个省?昭陵博物馆在哪个省?

上一篇:泾阳张家山
下一篇:礼泉袁家村

相关昭陵博物馆,昭陵博物馆在哪里,昭陵博物馆属于哪个省?昭陵博物馆在哪个省